2024年8月的库尔斯克,炮火声比盛夏的蝉鸣更刺耳。乌军越境进攻三周后,俄军终于发起反击——但冲在最前面的,不是人们印象中“钢铁洪流”般的正规军,而是刚从白俄罗斯调回的瓦格纳雇佣军。这些穿着迷彩、带着纹身的“亡命之徒”,扛着火箭筒钻进废墟,用小分队战术逐个清剿乌军据点,比正规军的“坦克集群冲锋”高效得多。
这一幕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:俄罗斯明明有几十万正规军,为啥偏要派雇佣军去打最苦的仗?是正规军不行了?还是普京藏着什么底牌?今天咱们就扒一扒,俄罗斯“不用正规军用雇佣军”的背后,那些藏在炮火里的现实逻辑。
很多人以为,俄罗斯的正规军是“闲置”的,但其实,他们是“伤”得太重,需要时间养。
2023年夏天,西方媒体统计了一组让俄罗斯心疼的数据:俄乌战争进行到第三阶段时,俄军损失了7000多辆坦克装甲车、2000多门自行火炮,还有超过10万的有生力量(其中大部分是正规军)。这些损失不是数字,是俄罗斯花了几十年培养的“战场骨干”——一个合格的坦克手需要3年训练,一个炮兵班长需要5年经验,这些人没了,不是靠“征兵”就能马上补上的。
就像2023年初,俄军派正规军的坦克集群进攻乌东,结果被乌军的“标枪”反坦克导弹当靶子打——不是坦克不好,是操控坦克的人没了,新兵蛋子根本玩不转“步坦协同”。而瓦格纳的雇佣军呢?很多是正规军退役的老兵,甚至是特种部队出来的,他们不用重新训练,拎起枪就能上战场。用瓦格纳,就是为了给正规军争取“养伤”的时间——等正规军的骨干补回来了,才有底气应对更大的战争。
还有人说,俄罗斯“家大业大”,损失点装备算什么?可你想想,俄罗斯的经济本来就不宽裕,造一辆T-90坦克要300万美元,造1000辆就是30亿,这钱够养10万雇佣军一年了。用雇佣军,比重新造装备、训新兵更划算。如果你看过俄罗斯正规军的战术,一定会觉得“眼熟”——还是二战时的“坦克突破+饱和轰炸+步兵跟冲”,像极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翻版。可现在是2024年,不是1942年,这种“呆板战术”在现代信息化战场,简直就是“送人头”。
2023年初,俄军派了一个机械化师进攻乌东的马林卡,先用火箭炮炸了3天,然后坦克集群冲上去——结果呢?乌军的反坦克小组躲在楼房里,用“标枪”导弹从10公里外精准打击,俄军坦克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在公路上,整个师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装备,才拿下半个小镇。
而瓦格纳的雇佣军呢?他们不用“集群冲锋”,而是分成10人一组的小分队,带着无人机、火箭筒和炸药,钻进废墟里“逐屋清剿”。比如2023年冬天,瓦格纳打巴赫穆特的时候,就是用这种“老鼠战术”,把乌军的防线一点点啃下来的——他们知道,现代战场不是“比谁人多”,而是“比谁更灵活”。
有人说,俄罗斯正规军为什么不换战术?不是不想换,是“换不了”。苏联红军的战术传承了70年,从上到下都是“服从命令”的文化,指挥官不会让士兵“自己想办法”,士兵也不敢“自作主张”。而瓦格纳的雇佣军呢?他们是“为钱打仗”,只要能完成任务,怎么灵活怎么来——正规军的“笨”,恰恰是瓦格纳的“优势”。
很多人没想过,俄罗斯不用正规军,还有个重要原因:怕国内乱。
正规军的士兵,都是“有家庭的人”——他们有父母、有妻子、有孩子,要是死在战场上,家属会闹,媒体会报道,甚至会引发社会抗议。比如2022年,俄罗斯有个正规军士兵牺牲,他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哭着骂普京:“你为什么让我的儿子去送死?”这件事发酵了好几天,差点引发小规模抗议。
而瓦格纳的雇佣军呢?他们大部分是“孤家寡人”——要么是退役老兵,要么是死囚,要么是家里穷得叮当响的人。他们加入瓦格纳,就是为了钱:一个月能拿5000-10000美元(是正规军的5-10倍),要是牺牲了,家属能拿50万美元的抚恤金。对于这些人来说,“送死”是“赚大钱”的机会,家属也不会闹——毕竟,“拿了钱,就该卖命”。
还有,俄罗斯的宪法规定:义务兵不能跨越边境作战。要是派正规军去乌克兰,就得修改宪法,这会引发政治争议。而雇佣军呢?他们不是“正规军”,不需要遵守宪法,普京想派就派,不用跟议会吵架。用雇佣军,就是为了“少惹麻烦”——既能打胜仗,又不会让国内乱起来。
最后一个原因,也是最关键的:俄罗斯在“留一手”。
俄乌战争打了两年多,可俄罗斯一直说“这是特别军事行动”,不是“战争”。为什么?因为俄罗斯怕“战争”扩大——要是北约介入,或者其他国家趁火打劫,俄罗斯得有“底牌”应对。而这个“底牌”,就是几十万正规军。
你想想,如果俄罗斯把正规军全派去乌克兰,那么:
• 要是北约突然袭击俄罗斯本土,怎么办?• 要是中亚的国家趁机闹事,怎么办?• 要是国内有人造反,怎么办?
这些问题,普京不可能没考虑过。而瓦格纳的雇佣军呢?他们是“临时的”,是“可消耗的”——就算拼光了,还能再招;就算战败了,也不会影响俄罗斯的“根本”。用雇佣军,就是为了“保存实力”——把正规军留在手里,应对更大的危险。
还有,俄罗斯用雇佣军,也是在“试探”西方。比如2024年,瓦格纳抓获了5700多名北约雇佣军,俄罗斯新防长说“一个人7000万欧元赎金”,这其实是在“敲西方的竹杠”——既赚了钱,又让西方“丢了脸”。而正规军呢?要是抓了北约士兵,就得按照《日内瓦公约》处理,不能“敲竹杠”。用雇佣军,就是为了“更灵活”——想怎么玩就怎么玩,不用受规则限制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俄罗斯“不用正规军用雇佣军”,不是“傻”,而是“现实”——正规军伤了,需要养;战术笨了,需要换;国内稳了,需要保;底牌留了,需要守。
可不管是正规军还是雇佣军,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:瓦格纳的士兵死了,家属拿着钱哭;正规军的士兵死了,母亲在社交媒体上骂;乌克兰的老百姓死了,连尸体都没人收。
希望这场战争能早日结束,希望所有的士兵都能回家,希望所有的母亲都不用再哭。毕竟,和平才是最珍贵的。
你对俄罗斯用雇佣军有什么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咱们一起聊聊。
广盛网配资-10大配资平台-最新配资官网-配资股票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