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战事打到现在,已经整整三年光景。令人深思的是,明明是军力占优的一方,却为何迟迟没有拿下胜利,反而陷在泥沼里无法自拔?
英国国防部的最新报告,揭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:俄罗斯军队的伤亡,估计已接近一百万人。这个数据,让这场仗成了二战以来,俄罗斯军队遭受的最惨重损失。
而俄罗斯两次向朝鲜求援借兵,也恰恰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。英国是北约成员国,他们的消息来源或许有些夸大,但这些情报,确实透露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。
开打之前,俄罗斯军队比乌克兰多出八十万人马。光是军事预算,就比对方高出五百六十亿美元。国家综合实力,更是远超乌克兰。
兵力、钱财都占尽优势,可战局却和他们设想的完全不同。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?答案可能超出许多人的预想。
火力的“陷阱”
其实,俄罗斯到现在,对乌克兰的火力优势依然很明显。前线俄军每天平均要打出去一万枚炮弹。而乌克兰这边,每天大概只能发射两千枚。
这种火力上的巨大差距,不是小事。俄罗斯的工业生产能力,也是他们能保持火力优势的关键。他们的炮弹生产数量,已经接近北约国家加起来总和的三倍!
这意味着,即使仗打得再久,俄罗斯也能持续不断地给前线输送炮弹。这也就解释了,为什么俄军能在战场上稳步向前推进。
西方国家提供了不少先进武器给乌克兰,比如海马斯火箭炮、豹-2坦克、F-16战机等。这些装备,无疑比俄军的常规武器要先进得多。
可俄罗斯走的是“数量制胜”的路子,打的是“耐久战”。哪怕对方武器更强,俄罗斯也想通过火力的绝对优势,来压制对方。
战争刚开始那会儿,乌克兰的反攻确实打得漂亮。他们甚至成功把俄军赶出了基辅和周边地区。这反攻,也证明了西方先进武器确实管用。
但随着时间拉长,乌军再没能打出那样的大反攻。反而,他们不断丢掉一些重要的城镇。主要原因,就是弹药缺得太厉害。
五角大楼分析,现在乌克兰在战场上几乎抓不住主动权。俄罗斯每月能生产大约二十五万枚炮弹。而北约所有国家加起来,每年也才生产一百二十万枚。
这意味着,就算西方国家不断提供军事援助,也填补不了乌克兰在弹药方面的巨大窟窿。弹药跟不上,仗就没法打。
情报的盲区
那么,面对如此巨大的火力优势,俄罗斯为什么还是没能迅速取胜呢?最大的可能,出在情报环节。现代战争,情报战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只靠间谍和情报员的时代了。
现在更多依赖的是电子监听、卫星监控这些高科技手段。乌克兰前线,好几座情报站由美国中央情报局(CIA)协助乌克兰安全局建设。
这些情报站每天二十四小时运作,主要就是监听俄军通讯,收集情报。相比之下,俄罗斯在电子战这块显得相对落后。
他们很多情报收集方式,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力资源上。这让乌克兰能提前知道俄军的动向,及时从危险区域撤走。
甚至,他们能通过一些假情报,引诱俄军误炸。这些都成了乌克兰有效的反制手段。情报上的优势,弥补了他们在火力上的劣势。
未来挑战的镜像
乌克兰战场上这些经验教训,对我们来说,非常有借鉴意义。假如台海局势恶化,一旦真打起来,单纯指望“导弹洗地”恐怕解决不了问题。
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有很大不同。台湾是个海岛,相比广袤的乌克兰,它的地理环境更复杂。战场操作起来也不一样。
特别是岛上大部分地区都被中央山脉覆盖着。台军一旦钻进山地或地下掩体,他们的防御能力会大大增强。台湾的战事,肯定不会像一些人想的那样,短时间就能结束。
不光如此,一旦真打起来,西方势力很可能对台湾提供军事援助。就像他们在乌克兰问题上表现的那样。
俄罗斯当年没能阻止西方援助乌克兰的行动,但我们有能力防止西方装备进入台湾。所以,如何阻止这些援助,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。
笔者以为
最终,台海问题的解决,不会只靠“导弹洗地”的火力压制。更在于我们如何有效地阻止对方拿到军事援助。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看待,并准备好应对的巨大挑战。
从乌克兰战场看,光有猛烈的炮火还不够。现代战争,信息透明度、对敌方情报的掌控,以及掐断对手补给线的能力,同样决定了战局走向。所以,思考台海问题,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的军事力量对比,更要看向更深的战略层面。
广盛网配资-10大配资平台-最新配资官网-配资股票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